春天泡药浴,开阳固脱;夏天泡药浴,祛湿除热;

秋天泡药浴,清肠润肺;冬天泡药浴,丹田和暖。

炎炎夏日、暑气逼人,此时痛痛快快的泡个澡,会让人顿感神清气爽。如果在洗浴的水中加入中草药,让人浑身清爽之余,还能有很多祛病强身的功效!

IMG74d435b47e6351014874613.png

艾叶、石菖蒲是最好的“除湿剂”,猫爪刺、桉树叶祛痱子效果最好,用藿香、薄荷、玫瑰沐浴清凉又润肤……     药浴疗法,以传统中医理论“天人合一”、“阴阳五行”、“辩证施治”为基础,发展现代化“新中医”,辩证组方,皮肤给药,将中草药加水煎煮,取药液洗浴局部或全身。        

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、局部、患处,并经吸收,循行经络血脉,内达脏腑,由表及里,能起到疏通经络、活血化淤、驱风散寒、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、调整阴阳、协调脏腑、通行气血、濡养全身、增强免疫等神奇功效,综合调理身体达到通、排、调、补、养的养生效果!        

入浴浸泡五分钟左右,头部会有汗珠渗出,甚至满头大汗,全身毛孔开放,随着皮肤汗腺的分泌排泄,皮肤毒素也跟着排出,改善皮肤营养,更加细腻有光泽、秀丽动人。        

泡一次澡相当于运动3个小时,排毒养颜、舒筋活络、驱寒祛湿、健脾养胃、养心安神、调节内分泌、美容改运等等,都能用药浴来实现。要问当下最流行什么?不是桑拿,不是汗蒸,而是中药浴!

IMG74d435b47e6351014876614.png

其实,中药药浴自古就以其独到的效果倍受青睐,成为皇家贵族治疗及美肤的时尚享受,杨贵妃凝脂浴、慈禧太后煎汤浴,早已闻名遐迩。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殷时期,宫廷中就盛行用中药进行沐浴,以防治疾病。        

自周朝开始,就流行香汤浴。所谓香汤,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。其气味芬芳馥郁,有解暑祛湿、醒神爽脑的功效。在诗人屈原的《云中君》中就有:“浴兰汤兮沐芳华。”辞赋家宋玉在《神女赋》中也说:“沐兰泽,含若芳。”《史记》记载了天子“香汤浴”,既可治肤,又能洁肤、润肤、香肤。

IMG74d435b47e6351014878415.png

战国时期,士大夫们已盛行用兰草、艾叶等香料香药煎煮沐浴,以达到芳香爽身保健作用。艾叶浴在民间应用也十分普遍,大部分地区流行着“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来”的谚语。        从清代开始,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,随着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,药浴疗法的种类不断增多,应用范围不断扩大。到清代其治疗范围已遍及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、皮肤科等科疾病,在药浴种类上有洗、沐、浴、浸、渍、浇等不同方法。

IMG74d435b47e6351014880416.png

随着社会的发展、科技的进步,药浴这一传统的外治与其他自然疗法一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,中医药浴不仅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,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,更加符合大众追求绿色、自然的防病治病的养生理念。        

现代研究表明,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、扩散、辐射等途径进入体内,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,减少了毒副作用。同时药浴液的温热效应能够提高组织的温度,舒张毛细血管,改善循环,使血液加速,且通过皮肤组织吸收后,调节局部免疫状态,抑制和减少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,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
IMG74d435b47e6351014882117.png

现代人亚健康现象非常普遍,感觉到身体各种不适,普遍“湿气重”,久坐在恒温24度办公室里,又贪凉,血液循环变慢,寒湿气很容易就入侵身体,空调房里寒热夹攻,原本体寒的人,寒湿气在体内更难排出了。

IMG74d435b47e6351014883818.png

中医理论认为“寒湿不除百病生”,寒湿之气赖在体内,就会阻碍气血运行,引发体寒、关节疼痛、肩颈酸痛等疾病。如果一直不能及时祛除,更有可能引发宫寒、风湿等顽疾。

眼下进入芒种节气,气温升高,降水增多,空气湿度增加后,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,此时泡药浴,“阳热”易于发泄,正是祛湿除热的好时候。

古方祛湿药浴,经过“三进三出”之后,面部肤色会出现很大的变化,这时就可以对着镜子做自己的医生了。

IMG74d435b47e6351014886019.png

亚健康问题大多和后天的行为习惯有关,体质则大多是先天形成的,不管是亚健康问题,还是先天后天共同形成的体质问题,痰湿体质、湿热体质、阴虚体质还是气虚体质,血瘀体质等等,都可以通过药浴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!        

在泡澡的过程里,可以采用按揉等相应手法,也可以点按相关穴位,会加速让皮肤吸收这些中药的有效成分,达到更好的药浴效果!